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據 The Information 最新爆料,頭條2018年整體虧損 12 億美金。相比 2017 年的小幅盈利而言,18 年稍微不太如人意。而“罪魁禍首”則是過去兩年主打出海、持續燒錢的 Tiktok。復盤頭條過去幾年的出海經驗,我們可以發現什么?

雙輪驅動戰略與頭條的出海邏輯
頭條出海有這樣幾個典型的關鍵節點:
2016 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張一鳴表示,全球化將是今日頭條 2017 年的核心戰略之一;
而在 2017 年字節跳動 6 周年慶之際,張一鳴宣布,公司的新愿景是“全球創作與交流平臺”,其 2018 年關鍵詞是“全球化”。
到了 2018 年,在一場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錢穎一教授的對話中,張一鳴提及,預計 3 年內今日頭條海外用戶占比從 10% 增長到 50%。
但要理解它的出海邏輯,僅留意到以上事件還不夠。
眾所周知,頭條一開始看上的是人與信息的撮合生意。它試圖借助機器算法來提升分發效率,而其打磨產品的能力是后來一切發生的前提。
從圖文資訊信息的分發開始,頭條系產品的推薦算法從來都主打“猜你想看”、“給你看你想看的”。一味的迎合甚至放大人性的某些部分,導致頭條平臺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充斥著良莠不齊的內容。
再加上,如果單純只做圖文信息分發,頭條的整個盤子其實是一眼看得到天花板的。套用字節跳動朱時雨的話:
從商業邏輯來看,資訊內容最后必然走向流量和廣告的邏輯,收入公式大體= DAU*人均Feed條數*ad load*eCPM。
于是我們可以發現,官方的轉變是 2018 年 4 月,今日頭條將整體品牌變更為“字節跳動”,淡化了“今日頭條”品牌。這意味著今日頭條的主營業務由以“資訊分發”為核心轉向“資訊分發+短視頻”雙輪驅動。
這是頭條為了在內容形式上打破局限所做出的努力。但其實它早早就已經開始布局短視頻賽道,正因如此,后來才有了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以及抖音的故事。
而除了圖文資訊和短視頻分發之外,頭條也在同時往搜索和社交方向邁進。
年初推出的多閃,被看做是它對騰訊社交大本營的一次試探(雖然我并不這么認為,至于原因,我在 字節跳動之意不在社交 一文有詳細論述),目前看來并沒有什么水花;而頭條進軍搜索生意(以及近期將搜索商業化擺上明面)的動作,似乎也很難沖破百度長期積累的技術優勢和壁壘。
除了以上這些業務條線的拓展,如前所述,最值得一提的則是頭條早在 2015、2016 年就試圖從地域角度進一步打破國內看似有些板結的僵局。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頭條后來的出海策略非常直接:復制國內產品線,以算法技術輸出為核心,“自建+收購”雙輪驅動。
這一過程中最值得拿出來講的、頭條自建的標桿產品有四個:TopBuzz(今日頭條海外版)、Hypstar(火山小視頻海外版)、TopBuzz Video(西瓜視頻海外版)、Tik Tok(抖音海外版)。
而這一切動作的大背景,則是近幾年國內公司紛紛聞風而動的出海熱潮。
頭條出海喜憂參半?
以 TikTok 為代表的短視頻業務正式出海的第一步是,頭條在 2017 年 11 月正式收購了 musical.ly,其后將二者賬戶合并,并保留 Tiktok 的名稱。The Information 的那篇報道中說,TikTok 國際化推廣成果事實上喜憂參半。喜的是印度市場增速快,日活在 2019 年 1 月達到 2300 萬;憂的是在美國市場留存數據不好看,其 30 天留存只有 10%。
頭條選擇出海,一方面是為了避開國內已經接近固化的巨頭相爭的局面,另一方面,則是在探索海外擴張的可能性。那么目前來看,頭條出海取得的成績如何?
我覺得至少得衡量兩個指標:燒錢效率和回本周期。
先看燒錢效率。造成 12 億美金虧損的主要原因是,Tiktok 在過去一年多通過海外渠道投放了大量廣告,而且從 Apptopia 的數據可以發現,頭條的全渠道投放量都有不同的提升。
前面提過,Tiktok 在印度的下載量和日活相對不錯。但印度市場本身還處于蠻荒時期,尚未經過互聯網公司的“教育”,許多巨頭公司也并沒有參與到燒錢大戰中,因此其拉新成本很低,最低可低到 20 美分每人。
更何況,早在 18 年 3 月,谷歌就已經成立 NBU 團隊(Next Billion Users,意在打造下一個 10 億級用戶的產品),這個團隊由時任谷歌 VP 的 Caesar Sengupta 直接負責。但他們也深知,印度廣告市場整體規模較低,不一定值得大肆燒錢。
兩個證據:第一,根據 Dentsu Aegis Network 的預估,目前印度包括電視、出版業在內的所有廣告收入約為 100 億美元,其中數字廣告是 12 億;相比之下,美國 2018 年數字廣告市場規模為 880 億美元。
第二,盡管作為新興市場,印度互聯網用戶的增速和前景有一定誘惑力,但僅僅了解規模數字還不全面。要知道,市場規模只是需求的信號,而不是衡量需求的標準。
舉個非常現實的數字,印度人均年收入不到 2000 美元,中國是 9000,美國是印度的 30 倍,60000 美元。
這意味著,印度的市場相對貧瘠。要知道,單純的獲客只是第一步。在此之后,留存和變現才是重點,而印度用戶價值的前景存疑。
而在美國市場,Tiktok 的表現也稍顯勉強。
絕大多數人用來衡量 App 的關鍵指標是 DAU、MAU 等數字。但在前 Uber 增長負責人、現 A16Z 合伙人 Andrew Chen 看來, DAU/MAU 才是評估用戶參與度的真正有效指標。
最初是 Facebook 將這一指標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其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重視該指標的表現。DAU/MAU 實際衡量的是活躍用戶打開 App 的頻率,被稱為參與度指標(Engagement Index)。如果該數據為 100%,說明用戶每天都會打開,而 50% 則意味著每隔一天打開一次。
從 Apptopia 的統計數據來看,相比 Snapchat、YouTube 動輒 95% 的參與度而言,Tiktok 參與度不到 30%。這意味著,即便它可以通過燒錢買來大量新增用戶,但也很容易因為流失問題使得廣告效果大打折扣。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