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周鴻祎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一度頗受爭議。但近幾年來,他低調了很多。用他的話說,說真話得罪人,說假話太難受,所以還是少在外面說,把更多精力放到360集團的戰略上。但根本上,周鴻祎還是周鴻祎。
5G時代還需要周鴻祎嗎?這不是他自己能給出的答案,但周鴻祎自己顯然要占有一席之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他帶來了圍繞5G時代信息安全的提案。
相比于4G,其實5G的應用場景更多是在通訊技術以外,比如物聯網、汽車自動駕駛等。
在接受《經營報》記者專訪的過程中,他反復強調,5G時代的信息安全和4G時代根本不是一個量級與概念。這既需要國家層面的制度標準建設,也需要技術層面的與時俱進。
他的言語之中,傳遞著非常明確的信息:5G也需要周鴻祎。
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能真正推動5G發展
《經營報》:這種應用場景的完全不同,大量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的接入,會使得5G全面應用之后的數據量、涉及領域的安全重要性,遠遠大于主要應用于通訊技術的4G時代,這是不是5G時代最大的安全挑戰?
周鴻祎:我完全同意你的觀點。5G的真正推動,我認為要靠各種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項目來帶動。如果僅僅是個人消費,那么4G就足夠用了。個人用戶不會因為視頻下載快了100倍,就覺得能怎么樣。所以,我認為5G是為了兩個時代準備的,物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
因為在新基建和工業互聯網這種場景下,大量的物聯網設備會把工業企業運轉、城市運行等領域的信息數字化。這些都需要無線傳感器通過5G信號來傳送,所以5G傳輸密度要比4G高大概100倍,在每平方公里支持的終端數目,5G也比4G的更高,同時,5G的上傳速度也比較高。所以,大數據和物聯網會給5G帶來一個推動。
但是,正因為大數據、高速度、高密度的數據無線傳輸,才使得很多產業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大數據。這樣的話,大數據就不會像今天一樣,集中在互聯網消費者用戶為主的幾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里,也不再是這樣的互聯網公司的專利了。我可以想象5年后的產業互聯網的景象。
當工業互聯網鋪開之后,終端的數量就會大為增加。現在,全有十幾億部手機,但是,5年之后的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可能上千億部的終端設備,這些設備7×24小時在不停地上傳數據。所以,今天互聯網上的主要流量可能是視頻和游戲,但是5年以后,互聯網的主要流量就是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物聯網了。我覺得,這才是5G甚至是6G真正應該發揮作用的價值點。
正因如此,5G是更換了一種應用場景,它更多的是TO B、TO G這個領域,也就是針對企業端、政府端來獲取應用的機會。因此,我覺得考慮5G安全的時候,就不能夠孤立地看通訊協議,而是要在整個大的、完整的應用場景下,去考慮它的安全問題。從通訊協議本身來說,5G還是蠻安全的,其實4G本身的漏洞也不多,這么多年,我們也只找到了它的一個漏洞。
但是,5G要考慮物聯網的安全,要考慮解決大數據的安全,這兩個都是原來從未有過的挑戰。
當我們把海量的、實時更新的大數據匯集到云端后,大數據如何能防止濫用,防止被人泄露,防止越權,這也都是全新的挑戰。
《經營報》:所以你覺得安全要求5G比4G高出很多對吧,主要是因為要保證在綜合應用場景下的安全,要全方位去考慮。
周鴻祎:對,我覺得你對這些都很熟悉。4G時代,很多個人消費者連接到網絡上,那么其實網絡出現問題,無非就是影響一下我們對互聯網的使用。但是,未來5G將有工業級的應用、城市級的應用,可能核電站里的傳感器是用5G來連接,可能公路上跑的網聯車是用5G來連接,一旦網絡遭受攻擊,你就會發現這個后果可能要比現在嚴重得多。
《經營報》:既然是從應用場景全方位地進行5G的安全防控,你覺得從大的這種安全架構方面,要從哪幾個重要的節點入手來確保5G的網絡安全?
周鴻祎:我覺得,在新基建、5G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整個安全格局都改變了,所以傳統的安全防護不起作用了。
首先,剛才我講過的,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下,終端設備的互聯是基于軟件的,然后通過5G傳輸數據進行連接,軟件層面可能都會有未知的漏洞,只要有漏洞,就可能會被人攻擊。所以,這個網絡一定會被人攻擊。
其次,5G、新基建,都是物聯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物聯網實際上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聯通了,這樣,所有對虛擬世界的攻擊,都可以蔓延到物理世界。比如可以直接導致停電,所以,危害都非常大。
再次,現在的攻擊對手也變了,因為現在基本上沒有小毛賊了。攻擊就只有兩種,一種是有組織,比如說,攻擊企業進行勒索,勒索的額度都是千萬元以上。再比如,國與國之間的網絡角力,很可能其他國家的網絡攻擊組織、國家背景的黑客組織,對基礎設施發起攻擊,或者潛伏、滲透。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網絡安全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是碎片式的、修補式的解決問題,哪里有問題,哪里就裝一個殺毒軟件,哪里有問題,就去建一個防火墻,但是這種傳統的碎片式的模式,已經無法應對我剛才說的這種高級威脅的攻擊。
網絡安全帶成功發現他國網絡攻擊
《經營報》:你做網絡安全已經十幾年的時間了,對于5G時代的網絡安全,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說360有什么做法?
周鴻祎:我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網絡安全的框架,稱為網絡安全帶。網絡安全帶簡單來說,不再采用這種碎片化、單點式的防御或者阻攔,而是通過建立大數據驅動的一個平臺,把整個5G網絡或者整個工業互聯網網絡各個有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已經發生、可能發生的網絡安全事件,以及網絡安全數據全部采集下來,這樣用大數據加上數據積累,形成一個關于網絡攻擊的“知識庫”和“數據庫”,來進行威脅點和風險點的發現,形成威脅情報,再用威脅情報,把整個網絡里各個結點上孤立的、互不同期的網絡安全產品聯通起來,實現真正的聯通,協同防御,縱深保護。
其實,這些網絡攻擊,是有規律可尋的。無論現有的,還是在未來5G應用場景下的,雖然攻擊方式在不斷地更新,但攻擊者都要做兩件事情,其中的一件是,一定會在某個終端上,運行一下用于攻擊的程序。這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程序,運行的時候肯定要訪問網絡,因為它要和控制端取得聯系,所以當我們采集足夠多的網絡安全大數據之后,所有的這種行為都會被我們記錄下來。這其中,有正常的行為,也有不正常的行為,這就需要甄別和識別,這就需要建立網絡攻擊的知識庫。
所以,我們以這個方式做了嘗試,已經比較成功。過去5年里,我們幫助國家發現了40個來自其他國家的網絡攻擊組織。甚至就在今年春節期間,我們發現了來自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網絡攻擊,攻擊的對象是我們的醫療體系、外事部門。我們還曾用幾年的時間,發現了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對我國進行了長達11年的網絡滲透,而且我們還獲取了證據,這證明我們這套體系是有效的。
另外,我們覺得,現在網絡安全也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即不是要去給網絡里堆砌更多的網絡安全的產品,而是要從實際上真正提升整個網絡對安全的應對能力。所以,我們有一個框架,要給5G網絡或者說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所使用的安全基礎平臺,提升網絡基礎安全能力。
比如我們比較崇尚通過實際網絡攻防,就是把真實的網絡做成靶場,然后來請黑客的團隊、請安全的專家進行實際的攻防來發現漏洞。我們也在為很多單位建立這種數字化的靶場,我們發現,很多被入侵的單位,是因為它們的軟件里有明顯的漏洞,所以我們通過眾包的方式,來建立漏洞的挖掘基地,主動發現漏洞,主動進行修補,就能降低被攻擊的概率,從而提升整個網絡應對攻擊的能力和水平。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