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我們的工作方式繼續發生變化。Slack等工作場所平臺等工作場所消息平臺的興起,無疑意味著員工生產率的提高。
但是,在IT和用戶對大量軟件工具的感受方面,人們的看法存在差異-用戶經常在不了解IT的情況下以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交流。
總部位于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協作平臺管理公司 Unify Square 與Osterman Research合作發布了一份報告,內容涉及千禧一代的統一通信習慣以及不斷增長的IT與最終用戶之間的不和。
它想了解最終用戶如何使用這些應用程序以及他們從使用中看到的好處。
它調查了在大型組織中工作的三個年齡段的600位最終用戶,以了解IT如何管理這組應用程序。
用戶使用他們的應用程序提高生產力已有一段時間了。
過度限制的IT策略經常阻礙創新。在Microsoft在2000年代初推出其統一通信套件之前,用戶就開始使用MSN Messenger快速與隊友進行通信。
許多組織有殘障,無法與技術更為敏捷的競爭對手競爭。企業公司通常具有復雜的,遺留的技術和應用程序,這些技術和應用程序通常是為滿足特定需求而設計的,但現在卻缺乏互操作性。
工作流協作應用程序(如Slack,Microsoft,Google和Zoom)已在整個工作場所中采用,但用戶通常不使用這些官方應用程序,而是使用其自己的“ watercooler”工具集。
為什么?生產率提高。好的技術最能解決的工作場所問題是生產力,但是公司采用創新的步伐很慢。
最終用戶依賴于一組未經批準的應用程序,通常不使用IT團隊已部署的正式協作和通信應用程序。
調查顯示,IT相信用戶的需求與用戶的想法之間存在差異。IT部門相信,有44%的用戶對這些應用程序“非常滿意”,而47%的用戶對此感到“有些滿意”。但是,用戶自己報告的滿意度分別為51%和34%。
與其他世代相比,千禧一代使用未經批準的應用進行協作的可能性高1.5倍。這可能就是Slack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千禧一代使用Slack的比例高于組織中任何其他年齡段的人群。根據Akumina最近進行 的一項調查,Slack被千禧一代經理評為第二大生產力工具
幾乎三分之一(28%)的千禧一代報告每周使用兩次至四次未經批準的應用程序,而71%的千禧一代(至少四分之三)報告每年至少使用幾次未經批準的應用程序。
據報告,Microsoft Skype for Business和Teams是用戶的首選平臺,分別為59%和48%。但是,只有一半的最終用戶更喜歡Skype for Business,而34%的最終用戶更喜歡團隊。
與年齡較大的人群相比,千禧一代更頻繁地使用Facebook的Slack,Zoom和Workplace等應用。超過五分之一(20.8%)的千禧一代使用Slack,相比之下X世代用戶為8.8%,嬰兒潮一代為4.8%。
千禧一代有近五分之一(19.6%)的人使用Zoom,而X世代和11%的嬰兒潮一代則使用Zoom。
社交媒體是大多數員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Igloo Software的2019年《數字勞動力狀況》報告,87%的同事都在Facebook上建立聯系,他們要求雇主將這些經驗納入他們的工作中。職位。
該調查反映了這種趨勢:Facebook的工作場所中有13.3%的千禧一代使用Workplace,這是自然的折衷方案,而X世代的這一比例為7.6%,嬰兒潮一代的這一比例為4.8%。
統一廣場(Unify Square)首席產品營銷官Scott Gode說:
“這些應用程序中的許多不共享信息,導致形成了溝通和協作的“孤島”,從而大大抵消了使用應用程序帶來的很多好處,而這些應用程序在提高用戶生產力方面應該比電子郵件更好。
對于部署WSC平臺的組織來說,IT需要從“命令和控制”轉變為“信任,但要驗證”,以從投資中實現最大價值。”
傳統的工作方法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電子郵件仍然是跨整個工作生涯奮力爭取收件箱為零的工作人員之間協作和交流的流行工具。
市場上有如此多的工具可以實現當今的實時聊天,語音和視頻協作,從而使組織能夠協作和共享知識。公司應該使用它們-但要確保整個組織擁有一個默認的協作系統。
該輪到電子郵件進行創新了嗎?諸如Microsoft Teams之類的新協作工具會在大型組織中淹沒。缺乏經驗的團隊成員會在各個線程之間進行交流,這些線程很快就會變得笨拙,并且很難找到和跟蹤信息。
隨著諸如Slack和Teams之類的協作工具變得越來越流行,工作場所中的交流和團隊合作將不可避免地發展,并且公司需要就如何在整個員工隊伍中部署這些工具制定戰略。
在滿足IT團隊要求的同時,完成員工所需的一切的最終協作工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