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當Face book在2012年以10億美元收購Instagram時,這似乎是一場對一個未經證實的小應用程序的大。六年后,這款小應用——連同Messenger和WhatsApp——將成為Face book未來的安全網,而Face book的旗艦服務可能會被閑置。

當然,Face book今天在社交媒體上占據主導地位,這不太可能很快改變。盡管如此,在該公司在選舉干預、錯誤信息、隱私漏洞、黑客攻擊和仇恨言論等問題上似乎沒完沒了的麻煩中,Face book可能并不總是高高在上的想法已經開始形成。
“Face book可能崩潰,”大衛·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說,他在2010年寫了一本關于Face book早期歷史的書。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選舉操縱問題“可能會變得如此可怕,以至于廣告商可能開始退縮。這種情況現在還遠未發生,但有可能發生。”
也就是說,Face book不再是一個虛擬的水冷卻器,可以進行友好的交談,而是一個為巨魔和錯誤信息服務的巢穴-廣告商可能會發現這項服務太危險,無法展示洗滌劑和鞋子。
目前,Face book是一家社交和廣告巨頭。它擁有22.3億用戶,這一數字在華爾街分析師項目之外仍在以健康的速度增長,Face book2018年的收入將達到550億美元。雖然該公司沒有在其應用程序中細分收入,但eMarketer估計Instagram今年將帶來Face book廣告收入的16%,到2020年將達到25%。(這家研究公司目前還沒有對《信使》(Messenger)廣告(仍然是新的、新生的)和WhatsApp(還沒有廣告)的估計。)
eMarketer分析師黛布拉·阿霍·威廉森(Debra Aho Williamson)表示:“這確實說明了廣告商喜歡Instagram的事實。“它具有成為一個普遍積極的環境的吸引力。
社交媒體營銷公司Socialbakes的CEO尤瓦爾·本-伊扎克說,事實上,Instagram正成為許多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頂級社交媒體服務。因此,他說,盡管這些公司接觸到的受眾比Face book要少,但這些人“參與”或互動,與廣告商的互動要多得多。
Face book正在努力確保Messenger和后來的WhatsApp也成為可行的企業。周二,Face book宣布計劃使其Messenger應用程序更簡單、更容易使用。但重新設計也表明,來自企業和廣告的信息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樣的信息現在與朋友和其他人一起出現在前面和中間。
新的信使的特點是“黑暗模式”,讓人們切換到白色文本的黑色背景。它有較少的“標簽”-或文字和圖標點擊進入不同的部分在應用程序。以前的版本有九個,包括“消息”、“活動”來顯示正在進行的對話、“小組”、“游戲”和一個“發現”圖標來尋找機器人來聊天,從天氣到星座到購物。新版本只有三個:“聊天”、“人”和“發現”與企業聯系、關注新聞或玩游戲。
Face book負責信息傳遞的產品負責人斯坦?但他表示,“當人們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一個平臺上相互交流時,不可避免的是,這就是企業需要的地方。這幾乎就像印刷品發生了,然后企業需要印刷。”
當然,Face book正在努力推動人們和企業朝這個方向發展,讓他們相信,在Messenger上聊天比在航空公司、服裝店甚至你的發電子郵件、打電話或發推特更有效率。
Face book一直理解的一件事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的重要性。丘德諾夫斯基認為一對一通信是“人類的基本需要”。考慮到人們使用Messenger,而不是主要的Face book服務進行這樣的互動,這是否意味著Messenger比Face book更重要?
丘德諾夫斯基說:“我們不會在更重要的問題上采取立場。
盡管如此,考慮到人們不再需要Face book帳戶來使用Messenger,也許有一天會。畢竟,人們(特別是年輕的人)使用Face book的頻率較低,即使他們蜂擁而至Instagram及其短信服務。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剛剛超過一半的青少年使用Face book,而72%的青少年使用Instagram。
市場研究公司19Insights的負責人內特·埃利奧特(Nate Elliott)表示:“人們的想法一直不是要取代Face book,而是要為Face book做些補充。“但既然Face book的聲譽受到了打擊,我敢肯定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保險政策。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