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在當前社會,有一種觀點認為,“繳納醫保后沒生病,吃虧了”,這一說法或許在表面上聽起來有些合理,但實際上是否確鑿呢?我們可以從數據和邏輯兩個層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讓我們看看數據。根據國家醫保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總診療量高達84.2億人次,平均每個人一年到醫療衛生機構就診6次。而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入院人次也高達2.47億次,年住院率為17.5%,也就是說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一年住一次醫院。這一數據讓我們深刻意識到,疾病對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是極大的,特別是在脫貧攻堅期間,40%的貧困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現象更是令人深思。

其次,我們來算一筆賬。據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居民醫保參保人的次均住院費用為8129元,以報銷比例70%計算,住一次院醫保平均報銷5690元。假設居民將2003年至2023年連續參保個人繳納的保費進行儲蓄,按年利率5%計算復利,到2023年本金和利息共3343.1元。可見,居民住一次院后醫保報銷的金額遠超將連續20年個人總保費進行儲蓄的收益。
因此,從數據和算賬的角度來看,“繳納醫保后沒生病,吃虧了”這種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實際上,醫保的意義在于為個體提供了一種經濟保障,一旦遭遇意外或疾病,能夠得到相應的醫療保障,避免因醫療支出而導致家庭經濟負擔過重的情況發生。因此,我們應該正確理解醫保的作用,珍惜并支持醫保制度的建設與完善,為保障全民健康和社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