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最近,福特汽車調整在華業務的新聞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在傳統燃油車面臨困境的情況下,福特汽車決定縮減在華投資。與此同時,一些在中國市場上遇到困難的合資廠商也頻繁傳出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
然而,并非所有合資廠商都有這樣的打算。一些外資廠商反而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近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眾安徽首席財務官哈約根宣布,大眾安徽將追加投資231億元。

據大眾安徽表示,這231億元的新增投資中,141億元將用于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的固定資產投資,而另外的90億元將用于車型上市前的研發總投入。在其他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大眾這樣大手筆的投資并不多見。
眾所周知,在2020年之前,大眾汽車在國內只有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被稱為南北大眾。然而,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大眾汽車開始開辟第三個戰場。
在2020年5月,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50%的股份,并將其持股比例增至75%,并將其更名為安徽大眾。這是一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全新公司,由大眾汽車控股,中大眾的身影愈發明顯。
隨后的兩年時間里,大眾汽車不斷加大對安徽大眾的支持。2021年4月,安徽大眾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在合肥經開區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預計年產量可達35萬輛。
到2022年年底,安徽大眾首款基于MEB平臺的新能源車型下線,預計在2023年底前開始投產。再加上這次的231億元追加投資,在短短3年時間里,大眾汽車已經在安徽大眾身上投入了約500億元的驚人資金,預計到2023年年底,員工總數將擴張至3500人。
安徽大眾的擴張必然帶來產能的持續提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中國車市已經停止高速增長,甚至可能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在燃油車市場持續萎縮的情況下,南北大眾的產能已經足夠。
因此,大眾汽車將安徽大眾推向與南北大眾水平相當的地位,并不是為了應對瀕臨死亡的燃油車市場,而是為了在新能源市場上占據先機。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大眾汽車在中國交付的純電動汽車僅為2.15萬輛,同比大幅下滑25.4%,面臨尷尬的境地。然而,與其他傳統合資廠商相比,大眾汽車在新能源布局方面相對較為完整,其ID系列已形成龐大的產品陣容,并不斷擴大車型數量。
同時,大眾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力度遠遠超過了豐田和本田等競爭對手,一直在積極推進新能源發展。盡管目前銷量疲軟,但大眾汽車有望成為最有可能實現新能源轉型的傳統外資廠商之一。將安徽大眾發展成“中大眾”也是為了未雨綢繆。
除此之外,安徽大眾還肩負著大眾汽車向全球輸出電動汽車的重任。中國、歐洲和美國是世界三大電動汽車重鎮,但只有中國建立起了成熟、高質量的電動汽車供應鏈,中國廠商在動力電池、智能座艙、激光雷達、車載軟件等方面的配套能力遠遠超過了歐美國家。
正因如此,安徽大眾制定了利用中國成熟的產業鏈生產電動汽車并出口全球的戰略規劃。
在這方面,大眾汽車可以說擁有先天的優勢。一直以來,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上都以“中國的大眾,世界的豐田”而著稱,其本地化進程一直做得非常出色。
然而,在新能源時代,大眾汽車必須實現核心零部件的全面本地化,真正變成“中國的大眾”,而不僅僅局限于人才團隊和營銷網絡的本地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盡管新能源汽車是趨勢,但大眾汽車不太可能直接削減南北大眾的投資,將全部資源投入新能源領域。然而,在保持南北大眾基本規模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安徽大眾增加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是大眾汽車可以做到的。
從客觀角度來看,安徽大眾成為“中大眾”決定了大眾汽車未來的成敗。
然而,事實上,借助中國新能源供應鏈面向全球市場的規劃并非大眾汽車首創。特斯拉的國產化就采取了這樣的模式。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各地不斷擴大產能,但其在柏林等工廠生產的新車使用的核心零部件卻來自中國的配套廠商。特斯拉的這種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給大眾汽車帶來了很多啟示。
大眾汽車可以借鑒特斯拉的經驗,在中國新能源供應鏈的基礎上面向全球市場發展。然而,大眾汽車也面臨著自身的困難。
首先,盡管大眾汽車在中國新能源市場上發展多年,但并未進入主流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安徽大眾巨額投資何時能有回報還是未知數。其次,大眾汽車仍面臨著龐大的燃油車業務,不太可能像特斯拉那樣輕裝上陣。
安徽大眾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大眾”,證明大眾汽車確實在認真發展新能源領域。然而,中國新能源市場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大眾汽車已經失去了先機,要想扭轉局面并不容易。然而,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大眾汽車至少走在了許多廠商的前面,中國新能源市場仍在不斷擴張,大眾汽車仍然有機會翻身。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