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繼阿里影業以7億元的貸款支援華誼兄弟以換取更多合作權益之后,5月5日,華誼兄弟再次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華誼國際與港股上市公司華誼騰訊娛樂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將在影視娛樂項目合作投資及發行權利合作購買、發行服務方面展開合作。

日前,華誼兄弟宣布已按期兌付中期和短期融資券的全部本金及利息,其中債券發行金額合計29億元。
放眼整個影視行業,多家企業頻頻出現商譽暴雷、無奈之下實控人變更,華誼兄弟一度也在艱難掙扎。
“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華誼的控制權)。”今年1月底,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全面反思公司所面臨的困局。成立25年以來,華誼正面臨最大一次生存危機,并試圖從谷底爬起來。為了使得公司控制權不發生變更,華誼兄弟在不斷嘗試通過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并且敞開大門跟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實現戰略合作,業務深度捆綁。
自救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華誼騰訊娛樂委聘華誼兄弟為華誼騰訊娛樂擁有或已收購中國發行權的影視娛樂項目提供發行服務。時代周報記者就雙方合作的具體項目等問題聯系華誼兄弟方面,對方稱“該合作以公告為準”。
據了解,華誼騰訊娛樂是一家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上市公司,前身為“中國9號健康”,2016年被華誼借殼入股,由華誼、騰訊以及馬云的云鋒基金共同獲得控股權,三者分別持有18.17%、15.68%、5.13%的股份。這也是阿里、騰訊 “二馬”入股華誼之后,三方聯手資源合作。
此次,華誼騰訊娛樂聯手華誼兄弟,雙方訂立了年度交易總額上限,至2019年底、2020年度、2021年度,投資項目分別不超過1.62億港元、2.64億港元、2.79億港元,發行項目分別不超過1.65億元、1.96億元、2.06億元人民幣。在具體發行項目中,華誼兄弟有權享有的發行費不超過相關影業娛樂項目發行毛利潤的20%。
此外,近期華誼兄弟還開展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包括1月23日與阿里影業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阿里影業旗下的北京中聯華盟同意向華誼兄弟授出一筆為數7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而華誼保證5年內應至少完成主控并上映10部院線電影(不包括網絡大電影和羅素項目)的產能。
華誼還與阿里影業在主控影視項目、藝人發展、衍生品開發、營銷服務等領域建立業務合作關系,實現深度“綁定”。
“華誼管理團隊過去在內容上有很好判斷力和遠見,相信他們通過這次主營業務調整得以回歸;其次,華誼依然擁有中國最好的品牌,包括一批優質的創作型導演。在中國電影轉型時期,不同類型的企業可以配合推動行業的商業化發展。”一位與華誼兄弟建立合作關系的影視企業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重生
在自救的路上,華誼兄弟的財務狀況并不算樂觀。為了解決懸在頭頂上的債務問題,華誼幾乎將最為核心的資產進行質押擔保,“拆東墻補西墻”滿足融資需求。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華誼兄弟的公告發現,從今年年初至4月23日,華誼及實控人向浙商銀行申請了2億元綜合授信,向民生銀行申請7億元綜合授信,向北京中聯華盟申請了7億元借款,向浙江橫店影視產權交易中心借款2600萬元;董事長王忠軍為公司提供2.7億元的無息借款。
另外,華誼還打算向中泰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受讓所持有的英雄互娛20.17%股份的股權收益權,轉讓價款總額為人民幣10億元。除此以外,華誼質押出去的資產還包括東陽浩瀚65.8%的股權、蘇州影城14.29%的股權、影片《八佰》相關發行合同項下應收賬款、英雄互娛不低于15.06%不超過20.17%的股份、以及東陽美拉70%的股權等等。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華誼及控股子公司的累計擔保總額約為76.34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72.35%;累計實際擔保余額約為41.43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39.26%。
從上市以來截至2018年底,華誼累計投入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30.09億元,其中2018年度投入募集資金10.10億元,從資金流向來看,主要用于影視劇項目和償還銀行貸款。
新業務實景娛樂收成不佳,傳統電影主業發展疲軟,2018年華誼兄弟錄得凈利潤虧損10.93億元,主要因為重點電影項目票房失利與商譽減值。此次華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3.82億元,其中商譽減值損失9.73億元,占報告期內凈利潤絕對值的89.03%。
這也是華誼兄弟在多起并購后積累下來的商譽,包括浙江常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宇訊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和GDC Tech BVI,其中東陽美拉正是馮小剛導演創立的公司,商譽減值3億多元。
伴隨著主營業務的重建、債務危機的解除、不良資產的剝離,華誼兄弟也在重新調整業務。
“華誼過去兩大挑戰,一是忽視了內容的重要性,主營業務出現衰退;二是在內容的選擇上,沒有及時把握到類型電影的機遇。”上述影視企業高層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并不是單個電影公司的困境,而是整個中國電影在產業變遷過程中沒有適時跟進,傳統影視企業面臨著發行和內容能力更強的新型互聯網企業替代的威脅和挑戰。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