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近年來,防控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越來越被高層所重視;中國金融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國際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中國金融開放的時代重點在國際化。原文編者按:2017年是大資管蓬勃發展的一年,當前資管市場規模超過百萬億元,大資管橫跨不同行業、市場和產品,關聯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2017年也是資管行業至關重要的年份,監管嚴厲程度不亞于監管層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這個監管大年畫上了濃重的一筆。

大資管行業已走過近二十年歷程,這期間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展露蓬勃生機,資產管理行業持續發展。2017年,適度的金融監管,使得資管機構過往狂飆突進的模式正在減速,但是卻并不妨礙其無限潛力的發展空間。
統一監管規范影響深遠
規模已經超過100萬億元的資管市場風險無疑是監管關注的重點之一。
近年來,防控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越來越被高層所重視,而
此前,資管行業由于資管行業的發展不平衡,加上法律層面規則的缺失和法律關系不清,導致了潛伏的風險積聚。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統一監管背后是近些年資產管理業務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眾多風險和問題。
為了防范迅速膨脹的中國大資管行業可能出現的風險,并填補分業監管、同類資管業務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帶來的漏洞,從2016年底開始,央行就在牽頭制定大資管統一監管的標準。2017年2月份曾流出該《指導意見》的內審稿。2017年4月,銀監會連續下發8個文件,要求銀行針對同業、表外、理財業務開展自查。
專家指出,2017年11月正式頒布的《指導意見》關乎資產管理各子行業的統一監管規范,對整體融資體系和環境、資管行業生態和業務模式都存在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考慮到資管市場資金量大、涉及面廣、牽連性強的特點,后續指導細則的制定會嚴格遵循《指導意見》所確立的功能監管、統一監管原則,避免與資管新規統一監管的初衷相背離。
《指導意見》的發布,也意味著整個資管行業“大躍進”的時代已經結束。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我國金融機構資管業務規模總計已達102.1萬億元。中國光大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此前發布國內資產管理市場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資管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人民幣。未來資管業務迎來更為嚴格和統一的監管,在規模增速放緩的同時,質量會得到提升。
此次統一資管業務監管標準可以彌補此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監管漏洞;
分析人士稱,近幾年的資管熱潮與此前各行業監管部門監管目標不一致、重發展而非重監管的思路不無關系。《指導意見》無疑會對資管行業發展速度、生態以及債券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以此為開端,我國將步入由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為主導、行為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全方位監管的新時代。
增值稅實施,資管變局啟幕
2018年1月1日起,資管產品在運營過程中征收增值稅,對于資管產品及管理人而言,這是件值得關注的大事。2016年12月25日,財政部發布90號文,就資管產品銷售額的確定作出規定,也意味著資管產品增值稅塵埃落定,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征收。
資管產品增值稅開征前曾經歷過兩次推遲。2016年5月起中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將金融等四大行業納入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范疇,同年12月公告曾明確資管產品增值稅追溯自2016年5月1日執行。2017年初,財政部公告將開征時點推遲到了7月1日,之后又在6月底的公告中將時點再度推遲到了2018年1月。
資管增值稅落地,影響幾何?
經歷了快速擴張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而券商分析人士指出,資管產品管理人為納稅主體。站在資管產品管理人的角度,資管產品有三種應稅行為:管理費、貸款服務、投資。站在投資者角度,投資與資管產品是否繳納增值稅需看產品是否保本。
根據新規,資管產品需要繳納的增值稅共有3種:
一是資產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服務類,按照“直接收費金融服務”繳納增值稅,這一征稅標準與目前其他服務行業繳納增值稅標準基本趨同;二是金融產品持有期間(含到期)的利息收入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三是對金融產品轉讓的價差收入繳納增值稅。通俗地解釋,各類資管產品的管理費、貸款服務、投資等都需要繳稅,
國稅總局以列舉的形式定義了資管產品管理人,包括銀行、信托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養老保險公司,共9大類。
據了解,銀行、券商、保險自營機構的投資不屬資管產品,根據底層資產繳納6%的增值稅,可抵扣進項稅;公募基金和其他資管產品按簡易計稅方法,3%的征收率征收;公募基金有特殊的稅收優惠,買賣債券和股票時的差價可以免征增值稅,而其他資管類機構利息收入和買賣價差都需要繳納增值稅。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指出,從中長期來看,資管行業加強主動管理、回歸資管業務本源、為投資者賺到真金白銀是迫切的轉型方向之一,主動管理能力更強的基金、券商和信托公司可能更為有利。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增值稅開征后,資管產品的投資回報率將小幅下降,稅后回報率為原回報率基礎上的約九七折,但考慮到征收稅率相對不高,加上對國債、地方債、同業業務等大量項目免稅,所以實際上對資管產品收益和運營影響并不大。此外,稅收成本上升對通道機構沖擊明顯,多層嵌套的資管產品面臨更大的稅負壓力,過去依靠“刷”通道“躺著賺錢”的機構需要加快轉型。
金融市場開放步伐加速
2017年金融業開放取得了積極突破。中國金融未來五年或更長時間國際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中國金融開放的時代重點在國際化。
2016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三年后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事實上,我國對外資進入金融行業始終持開放態度。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在《2017-徑山報告》研討會上透露,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是普適的,在市場準入、國民待遇及負面清單等方面,應該遵守國際規則。外資金融機構認為中國市場十分重要,并表示必須進入并占有部分中國市場份額,迫切希望中國能對銀證保三個行業實行全股比、全牌照的放開。
未來外資將呈現一個加速流入的趨勢,這由中國經濟體量、經濟基本面、國際化進程和資產配置需要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也邁出了關鍵一步。2017年6月21日,美國明晟公司(MSCI)宣布,從2018年6月起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MSCI在公告中稱,決定納入能通過“滬股通”或“深股通”交易且不因停牌而被排除在外的所有大盤A股,預計納入222只中國A股的大盤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對于A股國際化進程具有標志性意義。從短期來看,增量資金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很小,并不會立即產生明顯的資金推動力,但能夠有效提振市場情緒,有利于引導市場的積極預期。從長期來看,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會對A股產生持久的示范效應。
金融機構開放之后,還有兩個開放是要推進的:一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人民幣可自由交易的改革),這對中國金融體系來說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附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出席“《財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時指出,從全球的發展來看,一個大國的形成和崛起有很多的標志,其中一個最顯著的標志,就是這個大國貨幣將是國際化的,將是國際貨幣體系里面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完全可自由交易的貨幣。金融市場全面開放意味著在遵守中國法律的情況下,外國可以到中國市場來進行投資,這個戰略目標一旦實現,中國的金融市場成為全球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就漸行漸近了。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