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一場完美馬拉松離不開三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以溫度和濕度為代表的天氣因素,“地利”指的是是一條平坦高速的賽道,“人和”自然是賽事的組織質量和選手自己的準備。當這三個要素都達到理想狀態時,好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從“天時”說開來,怎樣的天氣條件對一場馬拉松來說是最完美的?
人體對天氣冷暖的最直觀表現為 體感溫度(Felt Air Temperature),就是人體感受到的空氣的溫度,與平常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可能存在不小出入。比如經常聽到江浙滬的冬天凍成狗,遠不如北方暖和、非洲留學生熬不過武漢杭州的夏天,都是體感溫度的體現。
體感溫度主要與相對濕度、風力、氣溫、陽光強度有關,只有當這幾個數據都位于某特定范圍時,才是個跑馬的好日子。一般而言,人體最佳體感溫度在20-25℃左右(冬季時,人的體感最可接受在18~23℃。夏季時是25-26℃)。
先說相對濕度。相對濕度表達的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占“空氣中能容納的最多水蒸氣含量”(也就是飽和蒸氣壓)的比例,濕度過高和過低都會讓體感不太舒服。
在高溫環境下,高濕度時人體會覺得很悶很濕熱,體溫也會更高。這種情況下身體的耗氧量、肝糖量的消耗、心率都會上升,乳酸產生的也會更快一些,能量消耗更大。人體皮膚需要處理的散熱壓力更大,而當排汗排熱的效率變快后,人就更容易體渴,造成中暑或者熱衰竭的不良反應;
東南亞的馬拉松舉辦時間不少安排在夜間或凌晨就是為了避開高氣溫,但很難避開高濕度。因為接近90%的濕度存在,同樣30℃的氣溫,甚至比一些國內城市的35℃更難熬
而在低溫環境下,高濕度的最佳代表就是江浙滬的冬天——衣服感覺濕噠噠,永遠干不透,明明氣溫顯示零上幾度卻感覺無比寒冷刺骨,跑起來后出汗量卻不少,要是跑后不及時保暖更衣,就特別容易感冒。
濕度過低也不是好事,雖然人體能適應相對更高的氣溫,卻容易造成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 鼻部、肺部呼吸道粘膜的作用減弱,跑步更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人體對水分的需求也會更為強烈。
對馬拉松而言,50-60%的濕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WBGT指數是評價人體接觸作業環境熱負荷的一個參量,對照日本氣象局的表格可以看到,濕度越大,人體能接受的適合氣溫就越低。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哪怕只有25℃,人體就會有不適感出現
那怎樣的氣溫最適合跑馬拉松?法國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數量龐大的調研,樣本涵蓋10年間6場馬拉松賽(巴黎、倫敦、柏林、波士頓、芝加哥、紐約)的179.2萬馬拉松跑者,統計后的數據發表在PLOS one雜志上。他們發現當比賽日氣溫在5℃時,選手們往往有更好的發揮。而對于其中成績更快的精英選手,氣溫再低一些(達到4℃),發揮會更加出色。
這份調查數據來源的六場馬拉松皆為世界最頂級馬拉松賽事,其中巴黎、柏林、芝加哥等又是以出成績著稱的比賽,其中嚴肅跑者的比例也會更高些,因而這個數據(5℃)可能比多數跑步愛好者感知的最佳氣溫更低一些——越是跑的快的選手,往往越希望氣溫更低一些。
“快者喜冷”理論解釋是,跑步時人的新陳代謝加快,產生的熱量與耗氧量成正相關,而耗氧量與速度又成正相關。因而身高體重接近的選手,氧氣消耗的越多,跑的就越快。對比全馬只要兩個多小時的精英選手和4小時開外的普通選手,前者每分鐘產生的熱量也許是后者的兩倍還多。跑步時每次動作產生的能量除了作為前進動力的同時,也會導致體溫的上升。所以越是跑的快的選手,自然也越需要更低的溫度環境,這樣他們體感也會覺得更舒適一些。
濕度和溫度之外,馬拉松好成績更容易出現在陰天,如果有太陽,特別是直曬,成績就要差一些。這樣看來,馬拉松選手可能比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網絡紅人們更“見光死”。很多人也會喜歡比賽中途有些綿綿小雨,覺得涼爽又降溫,只是這通常會伴隨濕度的增加,同時讓賽道變得更為濕滑。而對于風力則是最無異議的,無風或微風環境更適合跑馬。
對大多數人而言,5-15℃的氣溫,50-60%的相對濕度,微風的陰天,便是最完美的馬拉松天氣。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類天氣最可能出現在中高緯度春秋季節,早晚溫差巨大,而馬拉松一般都在清晨至中午時段,選擇比賽時要重點留意這個時段內的天氣。
那有哪些馬拉松比較接近這個完美天氣?巴黎馬拉松和柏林馬拉松是兩個很好的例子。PLOS one的調研報告里建模分析,同一個精英選手跑巴黎和柏林,要比其它馬拉松分別快上90.5秒和81秒。
每年4月第一個周末舉行的巴黎馬拉松氣溫在9℃左右,9月末的柏林馬拉松氣溫在12℃左右,初春和秋末兩個城市相對濕度也非常適應,降雨可能性較小,賽道上也鮮有大風,雖然后半段略曬,好在陽光照射角度算不上刺眼。在天氣上巴黎和柏林相比更濕冷的東京和風巨大的芝加哥要理想不少。
柏林馬拉松舉行期間,體感溫度舒適,賽道平坦,組委會的組織也高效且到位,因而誕生了諸多世界紀錄及選手個人的PB 柏林馬拉松舉行期間,體感溫度舒適,賽道平坦,組委會的組織也高效且到位,因而誕生了諸多世界紀錄及選手個人的PB
國內馬拉松的天氣情況則要復雜的多,一方面國內不少城市在空氣質量指標上并不達標,PM2.5之類居高不下,這些較人體體感更為洪水猛獸,對身體傷害更甚。除了氣溫/濕度外,對花粉/柳絮過敏者而言,氣溫適宜的初春跑馬季也需盡量避免參賽。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