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近日,印度正在上演一出精彩大戲,繼小米被印度政府罰款48億之后,富士康在印度的半導體合資工廠也宣告流產,后續比亞迪和特斯拉卻傳出要在印度建立汽車廠的消息。根據消息來看,比亞迪計劃投資十億美元在印度組建一家合資汽車廠,這家汽車工廠可以生產比亞迪全系列的電動汽車,預計建成之后年產量可以達到十萬輛左右。這將是比亞迪在印度2013年打造電動巴士工廠之后的第二間汽車工廠。

接連傳出多個負面信息后,明明是聲名遠揚的外企墳場,印度為何還像毒品一樣讓眾多外企上癮。根據公開的顯示來看,印度目前的人口結構比較年輕,平均的年齡僅有29歲,比中國大陸的人員年齡構成年輕了十歲左右。龐大的年輕人口為印度的消費購買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讓印度成為未來20年最吸引人的消費市場。

這樣龐大的潛在市場,自然就成為了很多資本力量的香餑餑。小米就曾經在印度市場賺到盆滿缽滿。2014年的六月份,小米通過與當地電商巨頭Flipkart合作進入印度市場,作為小米進軍海外的第一站,手機行業在印度市場中的霸主當時還是三星。為了表示對印度市場的看重,小米還將首次海外新品發布會放在了印度,印度市場確實也沒有辜負小米,在2017年的第四季度,小米公司在印度的業績就已經超越了三星,成為了印度第一智能手機品牌。

擁有人口紅利的印度,內心中懷揣著世界工廠的夢想確實也在合理之中。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能夠全方位提升生產率發展制造業,帶動整體經濟的運行。這樣的模式在任何地方都是行之有效的,當下的印度,除了人口與勞動者的因素可以滿足這些條件外,其他的因素對于印度來說還是很難達標的,這也導致印度這個人口大國,很難去兌現人口紅利這一目標。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