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OnePlus并不是那種害怕透露驚喜的公司。在透露該公司即將推出的旗艦產品OnePlus 6T 將沒有3.5毫米耳機插孔的幾天后,該公司又發布了另一項重大公告。OnePlus正在開發旗艦級高端電視,該電視可能會在2019年推出。OnePlus創始人Pete Lau在OnePlus論壇上發布了該公司希望將“下一級智能連接”引入家庭環境的信息。為此,該公司正在開發具有OnePlus“高級旗艦設計,圖像質量和音頻體驗以更無縫地連接家庭”的新產品:OnePlus TV。

劉先生指出,OnePlus在構建八款旗艦智能手機和OxygenOS方面的經驗為構建OnePlus TV體驗奠定了基礎。據他介紹,開發電視是OnePlus旅程中的“一大步”,但是采取“認真考慮和慎重考慮”的步驟。該論壇帖子未透露有關OnePlus TV的更多詳細信息。
但是,劉先生向Business Insider透露了有關OnePlus TV愿景的細節 。該出版物引用了他的話說,他的愿景是制造一款能夠無縫連接用戶智能手機的電視。他還希望添加智能AI助手(例如Alexa或Google助手)的功能,但要“具有更多視覺元素”。
OnePlus TV處于開發的早期階段。它可能在明年推出。但是,發布后的軟件更新將幫助公司“完全實現其愿景”。這是OnePlus首次將其產品系列擴展到智能手機和智能手機配件領域之外。
劉先生告訴《 商業內幕》 ,許多OnePlus智能手機用戶已經問過公司為什么不制造電視。有關該產品的許多細節尚不清楚,但劉先生表示,OnePlus正在“大考慮”。
OnePlus創始人還認為,當前的電視市場尚未將互聯網很好地整合到用戶體驗中,并且市場“在功能和體驗上仍感到相當傳統”。他希望OnePlus TV將于2019年發布,并且軟件更新將在發布后的五年內逐步使其變得更智能,更互聯。因此,劉先生預計,該產品要實現其完整的承諾將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因為從一開始它就不會“完整且具有革命性”。
Lau先生還告訴該刊物,該公司正在制造一款高端旗艦電視,并承諾將提供與之匹配的規格。沒有提供確切的細節。相反,他描述了產品的愿景。OnePlus電視將變得智能,但他的愿景是發展典型的智能電視,并使它們更好地與智能手機連接。
劉先生將OnePlus電視設想為在用戶的智能手機和電視之間實現無縫連接。它還將具有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當前提供的AI功能和輔助功能。這意味著無需應用程序或第三方服務即可將照片和家庭視頻傳送到電視上。這還意味著向用戶顯示有用的信息,例如即將到來的日歷事件,針對用戶日常通勤的出發時間建議以及安排前往目的地和形成目的地的能力。Lau表示,這些想法只是OnePlus可以對電視進行處理的一個“小例子”。
劉先生告訴《 商業內幕》,OnePlus正在與主要行業參與者進行談判,以支持當前的聯網家庭系統,但沒有透露 將使用哪家公司的AI為OnePlus TV供電。一加電視還將配備一個內置攝像頭,這對于體驗至關重要。劉先生表示,該公司考慮到了隱私問題,并將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Lau先生表示,OnePlus將向社區征詢有關其希望電視具有哪些功能的想法。盡管已經存在AI / TV集成的一些示例(例如Amazon Echo Show,Fire Edition TV和Google Chromecast),但是Lau先生希望將AI引入電視,而不是制造單獨的設備。
最后,劉先生告訴出版物,OnePlus剛剛開始制造和銷售OnePlus電視,因為它目前處于開發的“非常早期”階段,這說明缺乏產品詳細信息和發布日期。但是,他重申,該公司正在認真對待這一項目,因為OnePlus電視將是OnePlus的“下一件大事”。
OnePlus可能會根據成本來區分OnePlus TV。如果公司遵循這樣的策略,就不會孤單。小米是另一家在和等市場發布價格相對可承受的4K HDR智能電視(品牌為Mi TV)的公司。
更新:4K和更多詳細信息
在接受PC Mag采訪時,劉德華(Pete Lau)分享了有關其電視計劃的更多詳細信息。OnePlus將外包顯示面板,但它們將內部制作“圖像處理芯片組和算法”。顯示屏將是4K LED。Lau還表示,電視將充當可以聽到和響應語音命令的智能家居中心。正如原始故事所表明的那樣,Lau表示該設備將不是機頂盒,因為“人們不希望兩件事。”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