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中國汽車市場中存在的競爭日益加劇,各家車企之間的博弈也越來越激烈,顯然在特性相近的自主品牌中,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占據了第一優勢。

根據經濟學中的替代原理,市場上任何經濟主體,在獲取同等效用或利潤的情況下,追求付出最小的成本。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倘若要購買的產品中,各家汽車品牌的差異較小,那么無疑將優先考慮售價更加低廉的。
由于本身較之合資品牌競爭較弱,這種情況就更加造成了國內汽車自主品牌之間紛紛壓縮利潤,進而爭取保住原有市場或爭取更多市場的無奈之舉。
長期弊大于利
對于缺乏差異化戰略的自主品牌來說,短期內降低售價能夠幫助企業穩住銷量,使原來的市場份額少受下行趨勢的影響。
但是,長期來看,這種策略并不可取。自主品牌在正常市場中的盈利能力本就處于較弱的地位,利潤空間也不大。
對于單個企業來說,長期的低價策略,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導致企業在產品的品質和價值方面投入減少,因此不利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更容易陷入一種低盈利低研發的惡性循環。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自主品牌對標合資品牌的競爭能力只能更弱了。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