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綜合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今日發射,將由長征5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和”核心艙整裝待發,即將由長征5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9日消息,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計劃于今日中午11時許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今明兩年,我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于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天宮”被稱為我國21世紀最大航天器,“天和”核心艙的發射,將開啟我國載人航天活動的又一個高峰期。繼“天和”核心艙之后,今年我國還將發射 “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各兩艘,為空間站核心艙送去兩個乘組和大量物資。
明年,我國還將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完成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并再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各兩艘,繼續為空間站送去乘組和物資,最終完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天宮”的建造。
中國特色:起步晚但起點高,直接建造多艙式空間站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我國空間站發展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直接建造多艙式空間站。隨著“天和”核心艙的發射,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建造實施階段。據介紹,我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每個艙段規模為20噸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形象地比喻說:“如果神舟飛船是一輛轎車,那么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于一室一廳的房子,天宮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室。”
中國空間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總體方案經優化后,采用轉位機構和機械臂結合,進行艙段轉移、對接,在航天員和機械臂協同下,可完成復雜艙外建造和操作活動。其上的大型空間機械臂長15米,有7個關節,達到世界第三代空間機械臂的水平,還能用于航天員自身移動。
為了減少天地往返運輸成本,“天和”核心艙采用部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統,即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可通過冷凝水的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會回收凈化,重新作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
太空“看房”:比五層樓還高,可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
即將發射的“天和”核心艙是空間站的主控艙段,主要對整個空間站的飛行姿態、動力性、載人環境進行統一控制,管理空間站組合體以及航天員生活,其軸向長度16.6米,比五層樓還高,內部空間至少有50立方米。核心艙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還能支持實驗艙、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等飛行器與其交會對接和在軌組裝。為此,“天和”采用了一系列先進新技術,如推進劑在軌補加、高效率的電推進系統等。
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分為大柱段和小柱段)和資源艙三部分,有三個對接口和兩個停泊口。停泊口用于連接兩個實驗艙,一起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其中,核心艙前端的兩個對接口接納載人飛船對接停靠,后端的一個對接口接納貨運飛船停靠補給。對接口可支持其它飛行器短期停靠,并接納新的艙段對接,擴展空間站規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主任設計師張昊介紹,核心艙的大柱段直徑4.2米,差不多有地鐵車廂的1.5倍,主要是航天員工作和實驗的地方;小柱段直徑為2.8米,是航天員的睡眠區和衛生區,用于保障航天員的生活和正常居住。
模式創新:“巡天”望遠鏡將與空間站并軌飛行,可靠站補給
2022年,我國將先后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龐之浩透露,“問天”兼有組合體控制與應用實驗功能,也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它的主要任務是支持開展密封艙內專項實驗和艙外試驗,備份核心艙部分平臺功能,并配置了主份氣閘艙。而“夢天”的主要任務則是支持密封艙內應用和艙外試驗,并配置了貨物專用氣閘艙,可在航天員和機械臂配合下,支持載荷和設備自動進出艙。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空間站系統還包括一個單獨發射的大口徑、大視場空間天文望遠鏡“巡天”,其視場角是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的300倍。如果在軌運行10年,它可對40%以上的天區進行觀測。“巡天”將與空間站共軌飛行,必要時可停靠空間站進行維護和補給——這將開創分布式空間站體系架構的創新模式。此外,我國空間站還預留了艙段和艙外載荷平臺擴展能力,最大可擴展3個艙段。
龐之浩說,中國空間站將在軌運行10年以上,已規劃了密封艙內的科學實驗柜、艙外暴露實驗平臺等,支持在軌實施空間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應用項目。
據專家介紹,中國空間站建設起點高、效益高,建成后具有世界第三代空間站的水平。我國空間站的規模雖然相對較小,屬于經濟適用型,但從建造成本和應用效益的角度綜合分析,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要的理性選擇。與“國際空間站”相比,我國空間站載荷支持效率更高,可提供多種標準接口,有望取得較高的工程應用效益。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和”核心艙整裝待發,即將由長征5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9日消息,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計劃于今日中午11時許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今明兩年,我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于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天宮”被稱為我國21世紀最大航天器,“天和”核心艙的發射,將開啟我國載人航天活動的又一個高峰期。繼“天和”核心艙之后,今年我國還將發射 “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各兩艘,為空間站核心艙送去兩個乘組和大量物資。
明年,我國還將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完成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并再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神舟”載人飛船各兩艘,繼續為空間站送去乘組和物資,最終完成中國第一座空間站“天宮”的建造。
中國特色:起步晚但起點高,直接建造多艙式空間站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記者,我國空間站發展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直接建造多艙式空間站。隨著“天和”核心艙的發射,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建造實施階段。據介紹,我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后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每個艙段規模為20噸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朱光辰形象地比喻說:“如果神舟飛船是一輛轎車,那么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相當于一室一廳的房子,天宮空間站則像是三室兩廳還帶儲藏室。”
中國空間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總體方案經優化后,采用轉位機構和機械臂結合,進行艙段轉移、對接,在航天員和機械臂協同下,可完成復雜艙外建造和操作活動。其上的大型空間機械臂長15米,有7個關節,達到世界第三代空間機械臂的水平,還能用于航天員自身移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280 715 8082 備案號:閩ICP備19027007號-6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