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近日,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簽署并發出就汽車業務的董事會決策公告,再次強調了“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等關鍵詞,并表示將嚴格管理華為品牌濫用,不許使用華為問界,不許使用華為 AITO等品牌 LOGO。華為為什么不愿親自下場造車?華為不造車的原因是什么?華為內部對于造車是否存在較大分歧?這些問題備受關注。

華為是一家多元化的企業集團,從信息和通信起家,對于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新興產業,很多技術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華為也是在2013年以車聯網為切口進入汽車領域。對于一只腳早就站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的華為來說,部分人力挺造車完全可以理解。然而,華為不造車或許更多的是從路徑選擇上來考慮,而且還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華為過去歷史上很多選擇,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得到理解。但是每一個企業,都知道自己定位到哪個是最好的。華為為什么不愿意下場造車?可能是華為內部對于造車存在較大分歧,也可能是迫于市場壓力和對行業生態的考慮。畢竟,受美國的打壓這兩年華為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能夠在一個萬億賽道上快速發展,這肯定符合企業發展的路徑。
華為在新能源汽車上通過一塊“屏”,逐漸打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就有了成功的可能。一旦華為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主要供應商,就等于再造了一個華為。華為先后與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大眾汽車在車聯網方面達成合作,并與奧迪、寶馬、愛立信、諾基亞、高通等企業組建“5G汽車聯盟”。換言之,兩塊“屏”互動的生態圈是個大棋局。華為是否會下場造車?只有時間會給出答案。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