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6月3日,首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防控》的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當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大約感染率為50%。
6月3日,首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防控》的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當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大約感染率為50%,在不同人群和地域當中,感染率差異較大,在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接近50%,根據不同的人群劃分,大約處于35.4%~66.4%,農村在感染率方面相比于城市要更高一些,成人感染率比兒童要更高一些,居住環境,衛生條件,飲食習慣,個人習慣等一系列因素,都是可能換成幽門桿菌的危險性的因素。
螺旋桿菌人群感染率較高,患上后疾病負擔是比較重的,有一定耐藥性,可以引發消化性潰瘍以及慢性耐藥性,以及胃腸道內外出現的多種多樣的疾病,更為嚴重的是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是當前確定和胃癌的出現有著極為密切相關的細菌性病原體。
針對當前我國幽門螺旋桿菌在感染以及防治的現狀,白皮書當中提出,除了對于感染者的關注以及家庭成員作出相關診斷和治療之外,人群干預的策略可以從整體層面上對于患幽門螺旋桿菌這一疾病做出最有效防治,大約降低43%~52%胃癌可能出現的風險。
年齡越大的情況下,就更加容易暴露于幽門螺旋桿菌之下,經常吃腌制類的食物,頻繁的和他人聚餐,并且不實行分餐制人群當中患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概率也是較高的,家中有感染者的情況之下,其他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幾率也隨之會逐漸增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根據個體化評估和處理相關的原則,醫生要評估患者獲益而選擇是否根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