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月份的居民存款規模進一步擴大,超額儲蓄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1月份的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增加達到3.05萬億元。
1月份的居民存款規模進一步擴大,超額儲蓄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1月份的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增加達到3.05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居民存款相比去年的增加量明顯,增加了17.84萬億元,相比2021年的存款規模進一步擴大。有關居民存款持續增多、超額儲蓄是否會帶來時長轉化等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資本方面也開始不斷了解。
超額儲蓄從何而來
相比社會上的眾說紛紜,機構普遍認為2022年存在明顯的超額儲蓄現象。在央行引發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中,也顯示出居民的儲蓄熱情高漲,第四季度的調查匯總,有更多儲蓄傾向的居民數量占比達到61.8%,中信建投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2022年的儲蓄存款進一步增加,這與疫情大背景有關,加上國內眾多理財產品的增多,使得更多人持幣觀望,同時遏制自己的消費需求;而醫療保健方面的大額支出,也使得居民的儲蓄愿望進一步上升,更多居民考慮不增加產業鏈的消費。
居民高儲蓄如何轉化
光大證券指出,春節的錯位因素是導致高儲蓄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都有存錢過年的想法,恰逢去年1月份末期的春節,導致大量存款都轉化成為現金。而今年1月份的春節假期已經結束,現金的陸續回流,導致銀行體系逐漸形成,居民的存款進一步增多。
展望2023年,相信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疫情的淡出,人們的工作收入愈發穩定,居民的消費也會有所增加,這同時與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