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以及秘書長會議審查共同通過對韭菜當中產生的腐霉利殘留限量進行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從之前的每千克0 2毫克調整到每千克5毫克。
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以及秘書長會議審查共同通過對韭菜當中產生的腐霉利殘留限量進行強制性的食品安全標準從之前的每千克0.2毫克調整到每千克5毫克,也就意味著標準在適當的放寬,正式在今年5月11日起執行。根據記者相關的了解批準腐霉利是從我國1993年可以在韭菜上登記使用,在2005年的時候確定每千克0.2毫克,
但是為什么到現在做出調整?
我國是在1993年正式批準腐霉利在韭菜上進行使用,根據當時的風險評估科研基礎人就比較薄弱,所以沒有制定腐霉利限量的標準,又在當時缺乏農藥殘留的實驗數據,在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時候,會依照國際食品法典相關的標準為主要的參考依據,
但是沒有在韭菜當中的腐霉利限量標準,才引用了當時洋蔥中的腐霉利質量標準為每千克0.2毫克,作為韭菜當中腐霉利殘留量的標準,一直用到今天。
根據相關負責人的介紹,由于開始是按照最嚴謹的標準進行要求,但是考慮到原標準是引用的是洋蔥并非是韭菜的限量,所以我國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已經開啟對韭菜當中腐霉利含流量來進行相關工作的修訂,在長達兩年4個韭菜主要開發生產的農藥殘留試驗基礎上,與我國膳食消費者數據以及腐霉利毒理學數據研究,經過一定程度的風險評估,可以在韭菜上每千克30毫克以內的腐霉利是在安全的使用范圍之內。但是在西方國家并沒有食用韭菜的相關規,美國沒有制定限量,與我國相近的日本、韓國制定的限量都在每千克5毫克,我國現在才將韭菜當中腐霉利標準制定在每千克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