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猜測暗物質,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這種神秘的物質是什么。這種情況在短期內似乎也不會改變。密歇根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新研究評估了一個流行的暗物質假說。該小組沒有發現所謂的惰性中微子是理解暗物質的關鍵的證據。

在物理學界,暗物質是一個棘手的、有時令人沮喪的話題。我們知道暗物質的存在,它占宇宙總質量的85%。如果沒有這團看不見的物質,星系就會分崩離析。然而,暗物質并不反射、吸收或傳輸光。我們得到的關于暗物質的唯一線索來自于它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
近年來,科學家推測暗物質可能與中微子有關,中微子是一種質量很小的中性帶電粒子。然而,任何質量的中微子都與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相沖突。研究人員提出了“無菌中微子”的概念,這既可以解釋中微子的質量,又可以解釋所有看不見的暗物質的來源。
新的分析試圖從xmm -牛頓空間x射線望遠鏡20年的歷史數據中找到支持中微子存在的證據。基于我們對暗物質有限的了解,這些物質聚集在星系周圍的暈中。該團隊沒有去看遙遠的物體,而是去看了更近的地方,試圖證實2014年的一項觀測,該觀測為惰性中微子理論提供了可信度。
一個成功的檢測應該包括沿著虛線的數據點,但是小組沒有發現任何數據點。
2014年的研究描述了一個來自附近星系的3.5 keV信號,它可能來自衰變的不育中微子暗物質。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我們生活在環繞銀河系的暗物質暈內。為了尋找同樣的3.5 keV信號,他們分析了來自銀河系“最黑暗”區域的數據。他們沒有找到它。
這項研究并不一定意味著惰性中微子不存在,或者它們不是暗物質的關鍵來源。然而,它確實表明,這個理論所缺乏的實驗證據經不起推敲。我們對暗物質的研究又回到了起點。
2016-2022 All Rights Reserved.平安財經網.復制必究 聯系QQ 備案號:
本站除標明“本站原創”外所有信息均轉載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郵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