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據相關數據表明2016年至2020年全國累計醫學生畢業人數為392萬人。醫學生從本科開始培養,直到畢業就業,需要學習8年時間,但是依然不會將這些用于臨床治療。為什么醫學生經過長期學習之后,依然不會看病的這個話題,也得到廣泛關注?
據相關數據表明2016年至2020年全國累計醫學生畢業人數為392萬人。醫學生從本科開始培養,直到畢業就業,需要學習8年時間,但是依然不會將這些用于臨床治療。為什么醫學生經過長期學習之后,依然不會看病的這個話題,也得到廣泛關注?終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國內醫學生培養面臨學制多,學位混雜,以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葛軍波在采訪中表示:“醫學教育系統一直沒有被清晰化,這是為何國家花大力氣培養很多醫學生,但最終會看病的人沒有那么多的根本原因。”
醫學教育本身就比較特殊,國內外公認由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組成統一化的培養體系。大學之后的畢業醫學教育被分為規培以及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兩個階段。一般的醫生都必須經過8年的培訓體系才可以拿到就業相關許可,國內醫學生的培養包括三年制,專科5年制,本科以及臨床醫學,8年制本博連讀。
接受8年的醫學教育屬于精英教育,全國目前為止僅有10多家院校開設。8年的學習時間,寫論文的時間僅僅只有半年左右,學生的論文水平很有可能達不到博士畢業要求。有專家認為國內醫學學位的復雜性,反映出對醫學生以及醫生的要求模糊,過度強調科研的重要性,反而對于醫生救治病人的本職工作卻并不是很重視。在國內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學位制,讓醫學生的培養體系沒有得到規范化。有很多高學歷的醫學,畢業之后依然不會看病。